查看原文
其他

王西敏:为大自然做广告的人

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带着前来参观的孩子和大人们行走在林海之中,一起领略地球的本来面貌。

每年五月,如期而至的中科院公众科学开放日,都会让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普教育组组长王西敏忙上好一阵子。

策划活动、布置展览、培训志愿者……旁人眼中,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仿佛是在迎接一场“大考”的到来。王西敏却早已胸有成竹,自信能够一如既往交出满意答卷。

翻看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下称版纳植物园)的科普活动年历:一月观鸟节、二月春节科普活动、四月泼水节科普活动、五月科技活动周、六月萤火虫观赏季、七八月暑期自然体验营、九月全国科普日活动……几乎每一个月,王西敏都在迎接如此“大考”,难怪他信心满满。

不过,与旁人的理解不同,王西敏并不认为这些大大小小的活动是一场接着一场的考试,他更愿意将其视为一次次引领公众投入大自然怀抱的浪漫旅程。

通过设计富有版纳植物园特色的科普活动,王西敏力求带给公众更好的自然体验。他享受这份工作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收获。

将正确的观念传递给公众

平头,始终保持微笑,说起话来透着一股子活泼劲儿,也许是经常跟孩子们在一起的缘故,记者面前的王西敏像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大男孩,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毫无掩饰的纯真。

“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总是让我很感动。”带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们一起畅游植物园,是王西敏工作中最快乐的时光。

为了更好地在游览中普及科学知识,王西敏专门设计了很多让孩子们亲身参与的小游戏,比如通过触摸不同的种子来分组;听“池塘音乐会”来辩认不同的青蛙;用自然物做自画像等等。他会特意叮嘱孩子们,只用凋落的叶子和花朵,不要随意采集活植物后又丢弃。

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相融合,是王西敏所坚持的科普理念。在版纳植物园参观,游客身边的讲解员能准确告诉游客每一种植物的科属,却永远听不到在其他景区导游口中肆意流传的“怪力乱神”之说。

“有时候,游客问的问题超出我们的知识范围,那就坦陈自己不知道。这就是科学性。”王西敏也知道,游客走出植物园,很难再记起那纷繁复杂的植物名称和科属,但他希望至少能够将正确的观念传递给公众。

环境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身份之外,王西敏对自己的定位首先是“为大自然做广告的人”,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珍惜并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在环境教育界,王西敏已小有名气,然而他也明白,一个人的声音和影响力终究是有限的。“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王西敏如此自勉,他相信多影响一个人,就能多一份力量。

“现在已经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了,要把事情做好,一定需要一个团队来做。”正因如此,王西敏在美国拿到环境教育硕士学位后,选择了有着良好科普环境和氛围的版纳植物园。

王西敏所在的版纳植物园科普教育组,目前由11名专业人士组成,如此强有力的环境科普和教育团队在全国其他植物园中并不多见。

在这份工作中,王西敏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带着前来参观的孩子和大人们行走在林海之中,一起领略热带雨林的神奇面貌。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几天的参观其实传授不了多少博大精深的知识。所以我很少让大家去记住那些专业的名词,只希望促发大家的兴趣,让大家产生保护自然的意识和愿望。”正是通过这种方式,王西敏为大自然做的广告逐渐深入人心。

飞鸟携他入自然

在西双版纳,王西敏还有个非常响亮的名号——“鸟王”。他对大自然的热爱,是从观鸟开始的,十几年的观鸟经验,让他对鸟儿的分布和习性了然于胸。在观鸟爱好者的圈子里,他以“风入松”的网名为人熟知。

总有人问王西敏,为何会喜欢观鸟?他坦言自己也说不太清楚,感觉“这份喜爱是与生俱来的,只是潜伏在内心深处,等待某一天被唤醒”。

在上海师范大学读研期间,王西敏在参与一些环境保护的活动时开始接触观鸟,“立刻就非常喜欢,没有特别的原因”。一个并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同样可以享受到观鸟的乐趣,欣赏鸟类的美丽和神奇,这让他的内心深受触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2003年,学习儿童文学专业的王西敏研究生毕业,却出乎意料地回到家乡浙江当起了警察。

“正好当时很多事业单位在招聘,我觉得成为警察能有力量帮助鸟类保护。”原来,在一次野外观鸟时,王西敏碰到了非法捕鸟者。他出于义愤指责了这些人的行为,却遭对方诘难,说他多管闲事,急得他不得不报警。

当了警察,王西敏的内心仍是被飞鸟牵引。他自己印了一些名片,身份是“观鸟者王西敏(风入松)”。名片特意在非观鸟圈中使用,希望以此推广观鸟活动,“当时的观鸟者还非常少,这算是有了小小的营销意识吧”。

如今,人们常能看见举着“长枪短炮”般摄影镜头的拍鸟爱好者,而王西敏却从未拍摄过让他欢喜的鸟儿们。他说,真正打动人的画面,留在脑中最好。

正如自由的飞鸟离不开自然的怀抱,王西敏很快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从警生涯,毅然辞去安稳的工作,去追寻理想的事业。凭借一腔热忱,他远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斯蒂芬角校区,专攻环境教育专业。

让更多人享受自然的美好

2009年冬天,从美国学成归来的王西敏第一次来到西双版纳,他对版纳植物园这个植物和鸟类的天堂“一见钟情”,萌生来此工作的念头。半年后,他成功应聘到园区科普旅游部,梦想成真。在此之前,他在昆明的一家国际环保组织工作。

从美国回到上海,从上海到昆明,又从昆明到西双版纳,为什么越跑越偏远?对于王西敏的“迁徙”,家里人一开始非常不理解,更不明白他为何选择离家如此之远、地理位置如此偏僻的西南边陲小镇落脚,开始新的事业。

“我在美国读书的地方,也不是灯红酒绿的大城市,而是在一个小镇上,非常安静平和。我很喜欢那样的氛围。”王西敏最终说服了家人,妻子也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跟随他来到西双版纳安家。

不难发现,王西敏的身上散发着浓烈的理想主义气质,对此他不无骄傲。在电子邮件签名档中,他写下自己的人生信条:“简单生活,自由思想。”

“理想主义者最大的好处,就是不怕挫折,经常看到乐观的一面,因为我知道这个事情是正确的。”王西敏说,为理想而努力,就不会考虑太多世俗的东西,也不太在意他人的议论。

年少时,王西敏曾有一个清晰的作家梦,并为此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因为觉得所有的儿童都需要文学的滋养,他又选择儿童文学专业去深造;对大自然的迷恋,又让他最终走上了环境保护和教育之路。

如今,年届不惑的王西敏有个全新的理想——为儿童写作自然类文学作品,包括绘本书等。

王西敏说他对于未来的憧憬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做出好的环境教育,让更多人享受自然的美好。“我不敢说‘最好’,因为有很多人都在做类似的事情,但只要是好,就足够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